top of page

玻璃瓶里的风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

报道 | 摄影:吴思仪

      你有否想过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却又担心无暇时间料理花草?近年来玻璃盆景(Terrarium)逐渐被大众熟知,无需每天浇水,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让繁忙的都市人也能体验种植的乐趣,为单调乏味的办公室或客厅带来一股清新的绿意。

 

     Terrarium源自希腊文,意指玻璃瓶里的植物,是把植物种在密封的玻璃瓶内。18世纪时,一名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无意中发现植物在封闭的玻璃瓶内会有一套生态系统,便研发了玻璃盆景,在当时深受贵族喜爱。

 

      玻璃盆景主要分成两种:开放式玻璃盆景(Open Jar)和封闭式玻璃盆景(Close Jar),前者主要是以沙漠植物——空气凤梨草(Air Plant-tillandsia )和多肉植物(Succulent)为主;而后者则是将热带植物(Tropical leave Plant), 苔藓(Moss)种植在封闭的玻璃瓶内。

      

      踏入位于梳邦 Terrarium Malaysia 工作室,映入眼帘的就是展示桌上许多不同类型、造型各异的玻璃盆景。忙着处理订单的卢传杰一边整理植物,一边招呼我们, “我的职员只有两位,一个送货一个兼职,我要研发新产品,又要做玻璃盆景,每天都忙不过来!”

 

 

      卢传杰踏入玻璃盆景这行已有4年,制作玻璃盆景经验老道,平常若制作如图中大小的玻璃盆景只需5分钟左右,最高纪录一天制作272瓶玻璃盆景。

榴莲小贩改行做玻璃盆景

   

      36岁的卢传杰在这4年间亲手做出一瓶瓶玻璃盆景。他在28岁时开始接触这行。他说:“你们肯定猜不到我在做玻璃盆景前的职业!”

 

      答案是:卖榴莲。

 

      他从11岁开始卖榴莲,卖了20多年。每年他仅在榴莲季节工作50天,而剩下的日子则无所事事。直到有一天,他想要让自己改变以往的生活模式,在女友的推荐下,加上之前对植物已有一些了解,他开始接触玻璃盆景

   

     玻璃盆景在20多年前被带入大马,但因网络不发达,曝光率低,当时大马社会并不接受玻璃盆景,直到近几年在网络走红后,玻璃盆景重回大众的视线。他刚接触玻璃盆景时主要是做封闭式玻璃盆景,但植物价格及瓶子成本高,盆景在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玻璃瓶内会起水雾,观赏性低,所以并不被大众接受。为迎合大众市场,他开始研究开放式玻璃盆景。

 

      初期他花了上千令吉买材料研究,但植物全都不出1个礼拜便枯萎。他从失败中成长,渐渐上手后,他开始创立面子书专页展开他的新事业——卖玻璃盆景。时至今日,他的面子书专页已有近5000个赞,一个礼拜的出货量高达300多瓶,靠的就是他的一步一脚印,成就今日的成果。

同行不配合 放弃创立公会

   

      卢传杰参加过无数海内外大大小小的展览会,而在今年的2016国际花展,他将会是其中一个展览者,并开办以玻璃盆景为主题的展览。

 

      一些植物爱好者成立公会如兰花公会,富贵花公会等等,而政府会拨款办展览和比赛。他也曾邀请过其他玻璃盆景爱好者一起参展,但因同行的不配合而告吹。

 

      “同行认为我们是竞争关系,应该与彼此保持距离。政府也曾想要拨款让我成立玻璃盆景公会,但最后我拒绝了,不想要自寻烦恼。”他无奈道。

 

      玻璃盆景是在大马近几年开始带动的潮流,在本地还不算是主流,他认为现在的玻璃盆景行业算是30年前的水族馆,还不算是很成熟的行业,但前景很光明,这个行业能发展得怎么样也还是个未知数。

 

      与以往的日子不同,卢传杰的时间被玻璃盆景塞得满满的,可是他却十分享受这样忙碌的生活。这个行业让他脱离了以前吊儿郎当的日子,也让他燃起对植物的热爱。

 

      卢传杰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寻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多一点点勇气,多一点点尝试,就能在你的人生中找到更不一样的火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