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图辑】兴都文化

报道:洪梅慧 | 摄影:洪梅慧

       建於1873年的马哈马里安曼兴都庙是吉隆坡最古老的兴都庙, 整体建筑反映出印度南部的建筑风格,尤其以1972年加建成的五层庙塔(Gopuram)最为特出。马里安曼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首湿婆神的妻子帕尔瓦蒂(Parvati)的表现形式,特别在印度以外的国家倍受尊崇,据说她可以保佑在异国定居的印度教徒。

 

       1873年,印裔社群领导人兼商人皮莱(K. Thamboosamy Pillai)在吉隆坡建设了马哈马里安曼兴都庙,并在1891年於大马举办第一场大宝森节庆祝活动,形成印裔社群在马显着活动的标记。这座庙宇最初乃皮莱家族的私人神社,直到1920年代後对外开放,最终管理权才归受委信托人。据资料显示,庙宇最早设於吉隆坡火车站附近,直至1885年才真正迁至现址。

 

       马哈马里安曼兴都庙最早以亚答盖成,1887年才以砖墙外观重现世人眼前,尔後於1968年又经重建成现在的模样;其中最显着的金字塔状五层庙塔(Gopuram)於1972年完成,是整座庙宇最高的建筑结构(高22.9公尺),上头雕饰228个印度神祇,充分体现了南印度的建筑风格。

许多教徒会进入该庙祈福和膜拜神明,祈求神明庇佑。

兴都庙的主要祈拜大厅经过特别装点,色彩缤纷夺目,神祇出现的形象不胜枚举,难以辨认。

马哈马里安曼兴都庙门口拥有五层庙塔,上边雕像所采用的雕刻手法是传统雕刻手法。

整座庙宇的设计寓意为一个人躺在地上,头部向着西方,脚向着东方,庙塔塔门即人的脚部,意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

祭师们手上拿着灯油、铃铛、祭拜神明专用的香等等,在神明雕像身上围绕以进行膜拜仪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