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女子投身难民教育中心
慈善非一朝一夕 日久方能见改变
报道 | 摄影:练珊恩
你是否经常在路上遇见自称是某家慈善团体的人要求你捐钱?是否心里感到同情、想要伸出援手,却担心捐出去的钱会付诸流水,甚至助长歪风呢?
你是否想过自己做慈善的目的,是希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援助,还是为了在心里肯定自己是个有善心的人呢?
投身公益事业长达9年的澳洲籍女子Rhonda认为,做慈善是为了要改善他人的生活,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带来改变,也才能看到改变。“很多人以为捐一笔钱、拜访一次孤儿院就是为慈善贡献良多,但其实,我们需要很频密地付出,才能够带来真正的改变。”
2007年,她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以澳洲红星月会会员身份接触到逃难来马的缅甸钦族难民。她发现,这些难民深信,学会英语这个国际语言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保障。
Rhonda侃侃而谈自己加入缅甸钦族难民教育中心的过程以及在其中所获得的成就感。
Rhonda侃侃而谈自己加入缅甸钦族难民教育中心的过程以及在其中所获得的成就感。
然而,看见他们资源匮乏的学习环境,她感触良多,燃起了要为这些小孩付出更多的念头。她感概地说,离乡背井在异国生存不容易,若是能够建构和组织一个社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就能够互相帮忙、扶持了。
于是,她积极投入缅甸钦族难民教育中心(Chin Student Organisation, CSO)的行政工作、筹款,为钦族小孩建构更多的社区学校。至今,钦族难民教育中心已在雪隆地区有5所分校。
教育中心资源匮乏,墙上还贴着学生自制的时钟,让他们学习“时间”。
教育中心资源匮乏,墙上还贴着学生自制的时钟,让他们学习“时间”。
“然而,联合国难民署和大马政府并没有资助我们,所有的费用都须靠我们自己筹款得。”身为国际公司经理的Rhonda虽然正副两业都兼顾得宜,但资金往往成为她最苦恼的问题。
她以坐落在蕉赖的教育中心为例,“这里有约100名小孩和5位教师,单是租金、水电费就很昂贵了。”
面对一所教育中心每年至少需要250千令吉的庞大开销,Rhonda非常庆幸当地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与基督教堂热心地提供援助,让信奉基督教的钦族小孩们能够进行礼拜和户外活动。
“最令我感动和感激的是,一部分老师愿意不收分文地在这里教育小孩。”
Rhonda对学生关爱有加,不时带小礼物前来探望,更常在课堂上勉励他们。
Rhonda对学生关爱有加,不时带小礼物前来探望,更常在课堂上勉励他们。
与国际难民学校合作
让小孩当“普通学生”
此外,教育中心也成功争取到与一些国际难民学校合作的机会,让钦族小孩在一个星期里的其中一天与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一起上课。
“在那里,他们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钟声,能够进入科学室,能够实际操作本生灯(Bensen burner)还有试管,真的就像普通的学生一样。”说到这里,Rhonda眼睛充满了兴奋的光芒。
钦族小孩活泼可爱,与好朋友一起玩耍扮鬼脸。
钦族小孩活泼可爱,与好朋友一起玩耍扮鬼脸。
虽然正职与慈善事业让Rhonda一支蜡烛两头烧,但她却忙得开心。在采访当天,Rhonda还特地在家里烘培了近100个牛角面包带来教育中心让小朋友们享用,他们见到时都兴奋不已。
她分享一个曾经在教育中心里学习的孩子,后来得到全额奖学金到美国念书,至今都还与她保持联络。孩子能够有这般成就,让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她说:“你能够想象吗?当时他在教育中心里,就是这样坐在地上学数学的。”
其实,难民小孩与其他的小孩都一样,拥有渴望学习的心,只是他们比较不幸,没有丰富的资源和环境,所以需要更多的帮助,而这个帮助,并不是来到中心做一次或两次义工老师就有所成效的,而是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够带来改变,也才能看到改变。
课室里除了传来朗朗读书声,还有打闹声,让课室瞬间充满活力。
课室里除了传来朗朗读书声,还有打闹声,让课室瞬间充满活力。
你是否也拥有最爱阅读的三本书呢?
你是否也拥有最爱阅读的三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