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针一线的守护 娘惹后裔手巧心细

      还记得《小娘惹》剧中古色古香的场景和韵味十足的娘惹传统服饰吗?近年来掀起复古风,当中的流行复古元素也少不了娘惹风,而新加坡在2008年播出的电视剧《小娘惹》更是进一步地推动复古风,引起了当地人和外国人对娘惹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峇峇娘惹是南洋地区早期就存在的族群,融合了马来与中华的文化,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娘惹文化逐渐被时光长河淡去,峇峇娘惹的后裔更成为了少数族群。有人曾说:“文化就是生活,文化守护比文化创建更可贵”;因此,也有不少人还在默默守护这些逐渐消失的文化,而马六甲一名峇峇娘惹后裔陈秀叶(51岁)正是其中一位。

 

      陈秀叶是一名绣珠鞋设计师,自小因兴趣便向父母学习制作手工艺品,而极有天赋的她更是无师自通自学缝制绣珠鞋。从学习到开设一家店,陈秀叶与绣珠鞋一同共谱大约30年的光阴。

 

      由于峇峇娘惹的后裔逐渐减少,难以寻得适合的接班人,因此这样的一门手艺已慢慢步入夕阳,也许几年后就这么失传,然后被世人遗忘。

 

绣珠鞋对于早期娘惹的意义

 

      陈秀叶说,绣珠鞋就是娘惹的代表鞋,也称作娘惹鞋。早期的娘惹平时外出都会穿着她们的娘惹服(Baju Kebaya),并搭配颜色相称的绣珠鞋。

 

      她说,娘惹之所以走起路来显得婀娜多姿,全是因为娘惹服紧身的设计。而绣珠鞋这样的手工鞋也让她们不得放缓步伐,深怕跌倒或是损坏了它。

 

      据她了解,娘惹在遇到喜宴或是节庆时,会为了应节而选择颜色较鲜艳的搭配。

 

      她说,早期的娘惹在家里都是穿木屐鞋的,只有外出才会穿绣珠鞋。

 

 

对绣珠鞋的热爱

 

      年轻时的陈秀叶因为对绣珠鞋感兴趣,所以开始研究该鞋的制作。在整个过程中,她从未向任何人请教过,可说是无师自通。

 

      从准备鞋模到缝制鞋上的珠面,她都是靠自己的摸索及努力,直到最后完成一双绣珠鞋。

 

      现在的陈秀叶是马六甲鸡场街《古城木屐》的老板娘,店里所售卖的绣珠鞋都是她亲手制作的。

 

 

 

 

 

 

 

 

 

 

 

 

 

 

 

      从筛选材料到制作,都是由她一人包办,然后再由她的丈夫帮忙钉鞋。

 

 

 

 

 

 

 

 

 

 

 

 

 

 

 

 

 

 

 

 

绣珠鞋手工复杂

 

      比起一般普通的鞋,绣珠鞋的重点是在于鞋上的珠面。珠面上的图案,都是陈秀叶自己画的,而这些图案多数以花为主。

 

      由于许多家长都会购买绣珠鞋给自己的小孩,因此陈秀叶需要设计不同的图案以迎合不同的年龄层,而当中的卡通图案则是其中一个例子。

 

 

 

 

 

 

 

 

 

 

 

 

 

 

 

 

       陈秀叶说,她通常是把图案画在方格纸(graph paper)上,附上布料后再开始进行缝合。缝好之后,再小心地把里面的纸抽出来。

 

      缝制珠面是一项十分考眼力的功夫,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秀叶对此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她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双鞋的珠面。

 

      此外,珠子的种类还分成:粗珠和幼珠;前者一般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而后者更是耗时。

 

      完成珠面后,陈秀叶需要开始制作鞋底。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十分繁琐。

 

 

 

 

 

 

 

 

 

 

 

 

 

 

 

      选定颜色后,她需要用布料包裹好鞋垫、鞋跟,再用胶水把它们黏合。等胶水风干后,再涂上定型药水,让鞋能耐得更久。

 

      在陈秀叶把珠面黏上后,她的丈夫就会负责把鞋钉稳。

 

      陈秀叶在受访时更打趣地向丈夫说,如果钉歪的话,就让他自己重新做过一双。

 

 

 

 

 

 

 

 

 

 

 

 

 

 

 

 

 

 

 

 

 

 

 

 

 

早年的经历

 

      陈秀叶16岁时就结婚,18岁生下第一个孩子,而她一共有5名孩子,分别是3男2女。

 

      婚后的陈秀叶开始跟随丈夫在夜市摆档卖首饰和鞋,以赚钱养家。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逼,她也考了驾驶小罗厘的执照,方便载送货物。

 

      初期的生活十分辛苦,陈秀叶每天都需要去不同地方的夜市摆档。即使再累,也无法休息。

 

      为了减少负担,陈秀叶开始和丈夫规划存钱,然后开设一家以手艺为主的店。同时,她也开始了对绣珠鞋和木屐鞋的研究。

 

      当中的过程虽然艰苦,但陈秀叶始终相信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她说,当他们的资金及要买的东西都准备好后,便迫不及待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店,那就是现在的《古城木屐》。

 

      谈起为何取名为《古城木屐》,陈秀叶说,因为一开始最主要的商品就是木屐鞋,而绣珠鞋因为繁琐复杂的手工而存货不多。

 

      陈秀叶说,这门行业虽然辛苦,但不用害怕赚不到钱,因为她相信总会有人欣赏这门手艺。

 

      慢慢地,他们的生活开始改善。随着孩子长大,店的生意额也得以支付孩子们的教育费,让陈秀叶深感欣慰。

 

      没有了生活上的负担后,她不再为商业而制作绣珠鞋,仅是出自于对绣珠鞋的喜爱而继续守护和坚持这门手艺。

 

 

 

 

 

 

 

 

 

 

 

 

 

 

 

 

 

 

 

 

 

木屐

 

      除了绣珠鞋,木屐鞋也是热门商品。虽然同为传统手工艺品,但制作的手法却大为不同。

 

      陈秀叶说,木屐鞋较容易制作,因此完成的时间也比较短,耗时大约2个星期。

 

      木屐鞋的材料来自于榴莲树或是芒果树,是由陈秀叶的丈夫到马来乡村向当地居民购买的。

 

      她也说,买回来的木材会在自家的工作坊处理,包括磨去树皮、分段甚至做出不同形状的木屐。

 

      放眼店里的木屐,有最传统的红色木屐和时装版的木屐。这些时装版的木屐有着不同的形状如脚掌,叶子或是女性高跟鞋的款式。

 

      此外,木屐上的图案都是由陈秀叶亲自画上的。当中,还有一些木屐图案是以采用雕刻的方式来制作,可见陈秀叶的用心。

 

 

 

 

 

 

 

 

 

 

 

 

 

 

 

 

 

 

 

 

 

绣珠鞋与木屐的结合

 

      陈秀叶说,绣珠鞋与木屐鞋的设计因性别而异。有些顾客会不惜花重金特别定制,只为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鞋子。

 

      陈秀叶非常喜欢作品完成时的成就感。因此,就算花费再大的精力或再多的时间,陈秀叶也在所不惜,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

 

      她说,许多顾客喜欢把绣珠鞋及木屐结合在一起。除了给模特儿用来登台走秀,甚至还有男生特别来定制这样的家居鞋。

 

      对于两者的结合,陈秀叶觉得没什么不妥,因为都是属于东方的文化,要以艺术的角度去看待。

 

 

 

 

 

 

 

 

 

 

 

 

 

 

 

 

 

 

 

 

 

手艺,得来不易

 

      在《古城木屐》里,绣珠鞋的价格介于180令吉至600令吉。如果是特别定制的话,价格则可高达1000令吉。

     

      对于一些顾客要求减价,陈秀叶都会拒绝,也不会为了做生意而低价出售自己的绣珠鞋。

 

      她说,艺术本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加上这些鞋子都是她亲手制作的,可说是独一无二。

 

      此外,她也不允许顾客拍摄店内的绣珠鞋,因为这些都是她一笔一画、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她不想自己的构思被别人剽窃。

 

文化难以继续传承

 

      如今,马来西亚绣珠鞋设计师屈指可数。除了马六甲及槟城,其他州属几乎没有这门手艺的存在。

 

      这门手艺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却没采取任何政策及措施来捍卫这即将消失的文化。

 

      陈秀叶说,虽然她极度热爱这门手艺,但是否能够被传承下去却不在她的控制范围里。

 

      陈秀叶也说,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她不会把这门手艺完整传授给其他人,表明了没有收学徒的意愿。

 

      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也没耐心。因此,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怕到头来累了自己。她说,5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女儿对这门手艺感兴趣,但却不知她以后是否有意愿意经营下去。

 

      “就算孩子不继承也没关系,只要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陈秀叶对于这一点十分开明,她觉得一切都是随缘的。如果现在就开始烦恼后继无人,那岂不是杞人忧天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