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凡世》电影分享会
张吉安:以女性视角打开弃婴舱故事
报道:黄颖婕、陈志豪、陈佳
拍摄:黄颖婕
(双溪龙28日讯)导演张吉安携手主演廖子妤、许恩怡和蔡宝珠分享电影背后的故事,并聚焦于马来西亚弃婴问题,并在走访了17个真实个案后,最终电影才以女性视角呈现弃婴舱制度与性议题。
导演的新作《摇篮凡世》于日前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举行分享会,该电影也正式在全马上映。
张吉安透露,他之前在电台任职DJ,并通过在当义工的朋友才知道到弃婴舱,当时便回到电台想做这个节目,但却被禁止,使他今日想把这课题带上大屏幕,让弃婴舱和女性身体自主权的表达变得更加通俗。
他说,弃婴舱有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类别,但许多母亲做出弃婴决定时都不敢到医院,因有警察站岗而担心被对付,所以更愿意送到非政府组织的弃婴仓。
“孩子被放入弃婴舱时可留下宗教信物或种族身份纸条,他们会以信物原属宗教去寻找领养家庭,如果没有的话,宗教信仰就自动是穆斯林。”
他也提到,在做背调时,性侵案的受害者是无法进行面对面地采访,仅可隔墙听且只能做笔录。
他说,聆听个案时的感受颇深,当时采访一名18岁被性侵的少女,对方说着说着就哭了,并说到“为何女人生下男人,男人长大后却去强暴女人,这对女人公平吗?” 。
张吉安说,当听到这番言论后,他便决定完全以女性视角去完成这部电影,并且认为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应回到女性,而不是由男人来决定。
“电影虽通俗易懂但未必每个人都能接受,尤其是从男性视角会觉得电影中的女人都很痛恨男人。”
他也透露,电影结尾约30秒抽掉声音部分象征女性在静默中为自己作出选择,足以诠释整部电影。
将女性心声住进心里
分享会中,有观众赞叹导演以女性视角呈现故事的真实与贴近内心,并好奇创作动机。
张吉安回应称,这与他的成长背景和长期的田野采访经历密不可分。
“我家全是男生,只有妈妈是女性,母亲当年以为我会是女儿,还准备好裙子,后来她把我当女儿养,我会下厨、缝衣,补窗帘, 这些生活经验让我从小与女性世界相连。”
此外,他10多年深耕社区与口述采集,多与女性对话。
“我采访过性工作者、变性人、社会底层的女性,她们的感受和故事一直住在我心里。”
他坦言,写剧本时会将这些声音化为文字。
“我不敢说写得特别细腻,但至少没有辜负她们告诉我的故事,这是我小小的责任。”
谈月经不应成禁忌
首次回大马饰演本土角色的演员廖子妤直言,性与月经等话题长期被视为禁忌,女性身体也常被物化或视为资源,因此非常需要被公开探讨。
“我会很直接说我来月经我肚子疼,关于女性来月经为什么不能被讨论,为什么女性的月经是污秽的?”
她也提到,在电影里是关于女性来月经弄到裤子的戏份,在她与导演讨论到这个课题时都是正常的相处状态,但令她惊讶是男性对女性来月经是这么不熟悉。
另外,演员蔡宝珠说,导演让大家一起讨论月经,她觉得非常好,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羞耻。
“月经非常的重要,没有月经就不会有婴儿出生,月经是人体周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她也鼓励男性加入对话:“没有什么是不能聊的,让我们一起把月经摆到台面上。”
不让“受害者”成为角色的唯一标签
谈及如何刻画片中性侵受害者“小曼”时,许恩怡坦言她不希望观众仅以“受害者”定义角色。
“小曼是普通大学生,也会有担忧、兴奋和欲望,我希望展现她的多面性,而不是让受害经历遮蔽她的全部。”
许恩怡透露,剧本只呈现了角色人生的一段片段,因此她为小曼构建了未被写入的背景,像是父亲的离世、母亲的新恋情,以及与母亲伴侣之间的冲突。
她说,导演鼓励演员提出更自然的台词表达,并倾听采纳意见,让她能够更真实地诠释小曼的复杂情感与生命力。

《摇篮凡世》导演张吉安(右2)携3位主演出席分享会,左起为许恩怡、蔡宝珠及廖子妤。

廖子妤首次返马拍戏,她指最开心的是可以演回一个马来西亚人。

《摇篮凡世》导演与演员在分享会后与到场师生合影留念。
首页 > 校园放大镜 > 张吉安:以女性视角打开弃婴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