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5 March 2019

​牛铃之声

 

     

     

       日前,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了一篇推荐和分析《牛铃之声》这部韩国纪录片的文章,进而有感而发。


       这部片子是关于一个在韩国农地里耕作的老人点点滴滴的生活,以及一头陪伴了他40年即将死去的老黄牛的故事。

 

       老人从年轻时就依靠这头黄牛耕田,并靠此维生,养大了9个孩子。当到老暮时,老人依然如此工作。虽然时事变迁,不少农户已经采用了机器、农药,但是老人却固执地使用以前的方式,带着老牛工作。

 

       正常来说,一头牛最多只可活15年,这头老牛却活了40年,陪伴了老人从黑发到白发,过了大半生。它是老人最好的朋友,见证了老人的生活。

       后来,医生告知老人这头黄牛阳寿将尽,最多只能活多一年。老人听后悲伤地说:“不,都不是真的!”。最后,老人因身边人们的压力,被逼把这头已经缺乏价值的牛牵到市集去卖。然而,这个行动纵然欺骗敷衍得了别人,却欺骗不了老人自己。在市集里,老人故意吊高黄牛的售价,好让这头牛卖不出去。老人并不想要和它就此分别,他用尽方法,想将他的好朋友留下来。
 

       听闻这头黄牛的售价,市集上的人们都嘲笑他,认为一头老牛就算杀了,肉也老得没人要吃,更何况卖得如此高价。但是,只有老人明白这头牛的意义——这头牛就好比另一个的自己,两者都劳劳碌碌了大半生,最终老了,就被人们所嫌弃。但是,就如同老人依旧肯定老牛活着的价值那样,老人也在肯定自己。虽然又老又病,虽有儿女给予生活费,老人仍不肯停下工作,单单只是为了不让自己沦为一个没有用的人,就像那头黄牛那样惨遭嫌弃,以维护自己仅有的尊严。

 

       最后,老牛死了,老人亲自葬了它。这头牛似乎明白老人的心愿,比起医生宣告的日期多活了三年。而自从老人的好朋友离开世间后,老人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老人停止了耕地,拿着曾经系在老牛脖子上的铜铃铛,呆坐在屋下。而纪录片便到此进入尾声。

 

       生老病死,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避免不了。而在死的面前,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有面对的那一天。小孩不会想到死,年轻人不怕死,成年人认为死还未到自己担忧思虑。但是,在老人面前,死却十分靠近,无法躲避。每每看到这些老人,难免会生出怜悯之心。

       我曾经去朋友家做客,他的家里住着他年上80的奶奶。一开始,我只是称呼她,没和她搭话,毕竟不熟悉。

       后来去了朋友家几次,都看见他的奶奶呆坐在客厅,既不看电视,不听电台,也不看报纸,没做任何的娱乐或工作,就是常常呆呆地坐着。

       有一次我与她对话,老奶奶不太懂得说华语,总是使用福建话沟通。她似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总是重复地以福建话参杂华语问我:“你现在有读书吗?”“读书很重要。”“你吃饱了吗?”。

       她告诉我,她小时候没机会上学,做洗碗工人,非常辛苦。现在不认识字,所以希望我好好读书。我曾问她,为何在家里不找些东西来做,不看戏,不去外面找朋友?

       她回答说,她的朋友死了。她还说,自己老了不中用,现在就要等死而已。

       我虽然告诉她并不是这样的,告知她虽然老了但是生命还是有价值和意义。但是,她都听不进去,不久又回到起初的“你有读书吗?”“你吃饱了吗?”。

       她的家人也鲜少和她搭话。和她最常为伴的,只有家里的印尼女佣。

       看到如此状态让我感叹,一个人的晚年,是多么地凄凉和孤独。同而为人,他们却必须承受朋友的离去,伴侣的离去,家人的嫌弃,有者更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他们老了。他们身边的人事物,似乎都在不耐烦地告诉他们:你们该离开了。

       虽然仍有一些老人老当益壮,不把年龄当回事,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生活精彩。但是,像《牛铃之声》中的老人,朋友家的老奶奶,不计其数。

       人们认为他们,甚至他们也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有用处,只是等待死神临到的那一天。他们或许有的还在苦苦挣扎,做些简单粗糙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中间也有者完全放弃,人还活着,心已经死了。

       无论如何,老是人的常态,死是人的必经之路。我们无法避免老和死,但是只盼还在享受生命和时间的我们能更多善待这些老人,并为他们解决老年孤独,空虚以及受身体限制的情况。

       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如何,他所带来的贡献和价值是如何,每个人生命都有意义和价值,并且都当受到应有的尊重。

图、文:陈可欣

陈可欣.JPG
kx.jpg

一片稻田。

bottom of page